首页 > 居家学习知识

恩施教育信息网?恩施市教育局行政执法岗位设置

恩施的教育

截止2009年,恩施市有小学141所,教学点44个,在校学生46331人,教职工2513人;初中25所,在校学生30449人,教职工1773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8457人,教职工535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8人,教职工33人;幼儿园64所,在园(班)幼儿数18757人,教职工1023人。

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在校学生5225人,教职工189人;有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湖北民族学院,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近4万人;有*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在校本、专科学生11000余人。恩施市中小学一览表小学中学盛家坝小学盛家坝中学白果镇中心小学白果乡初级中学红土乡中心小学,5所村级完全小学红土乡初级中学新塘乡中心小学1所、村级小学8所新塘乡初级中学三岔乡中心小学三岔乡初级中学逸夫小学、四维街小学,辖区5所完小——谭家坝小学、高桥坝小学、穿洞小学、头道水小学、黄土坎小学恩施市书院中学(初级中学)小渡船办事处城区小学1所,农村村级小学3所小渡船办事处初级中学2所(其中民办初中1所)舞阳坝小学十三所(含两所市直小学)舞阳坝初级中学龙凤镇完全小学12所龙凤镇初级中学2所白杨坪乡村级小学11所,村以下完小3所,村以下初级小学3所白杨坪乡初级中学2所太阳河乡中心学校辖1所中心小学,4所村级完小、7个教学点太阳河乡初级中学,1所乡*技术文化学校崔坝镇中心小学1所,联村完小6所,教学点3个崔坝镇初级中学沙地乡中心小学沙地乡初级中学屯堡乡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6所,村级小学2所,教学点9所屯堡乡初级中学板桥镇镇级中心小学1所,村级完小4所板桥镇初级中学沐抚办事处4所完全小学,2所点校,62个教学班沐抚办事处初级中学芭蕉侗族乡小学17所,3个教学点芭蕉侗族乡初级中学2所

恩施市教育局有哪些副*

恩施市教育局的副*有以下几个:

1.**甘志明**,市教育局*组*、*。

2.**王传普**,市教育局*组副*、副*。

3.**陈继锋**,市教育局*组成员、市人民*教育督导室正科级督学。

4.**张学明**,市教育局*组成员、副*、市人民*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5.**刘静**,市教育局*组成员、副*。

6.**袁敏**,市人民*教育督导室副科级督学。

另外,还包括教育教学副*、学科发展和教育研究副*、基础教育副*、职业教育副*、教育质量监督和考试副*、思政和人文教育副*、全日制普通高中教育副*、幼儿教育副*等。

以上列举的副*并不是全部,具体数量请查询恩施市教育局*最新资料。

恩施各地区都有哪些高中

恩施各地区的高中主要有恩施高中、恩施一中、巴东一中、利川一中、建始一中、咸丰一中、宣恩一中、来凤一中、鹤峰一中和恩施自治州清江外国语学校。

1、恩施高中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简称恩施高中)创办于1938年12月。创办初期的校址在恩施城梓桐巷道台衙门,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更替,学校七易校址,现校址位于自治州首府恩施市龙凤综合扶贫开发区的方家垭口。

校园占地71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依山就势,靠山面水,清静幽雅,景色宜人,充分体现人性化、平民化、标准化、民族化、生态化特点,巧妙地对自然山体、水域进行合理利用和重新塑造,充分体现土家族、苗族的建筑特色和风格,积极保护学校周边现有的山林绿地,既满足教学要求,又具有观赏性,营造山环水绕、和谐共生的校园空间。

2、恩施一中

恩施市第一中学,简称恩施市一中。坐落在恩施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区中心舞阳坝之北的凤凰山麓、龙洞河畔,始建于1906年,建校之初名为“施南府南郡官立中学堂”,此后先后更名为“湖北省立十三中”、“恩施初中”、“恩施二中”,1983年恩施县市合并,定名为“恩施市第一中学”。

于2014年5月20日正式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示范高中“称号,是恩施市一中的又一佳绩。

3、巴东一中

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简称巴东一中)始建于1943年,1958年开设高中班,1984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2007年被评定为湖北省示范高中,被誉为“荆楚名校”。学校位于三峡库区南岸巴东县城,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600余人。

学校依山傍水,绿树成荫,以其深厚的底蕴、和谐的环境、浓郁的氛围、一流的质量,扬名湘、鄂、渝地区,魅力独具。

4、利川一中

利川市第一中学位于湖北省利川市,是湖北省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

学校创建于1905年,其前身为国立小学堂,1938年,更名“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利川初中分校”,1978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之一,1986年,利川撤县建市后定名为利川市第一中学。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校园占地面积达8万㎡,有教学和生活用房20余栋,建筑面积8万㎡,有66个教学班,在籍学生3800余人,教职工336人。

5、建始一中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43年,迄今已有七十年历史,是湖北省首批重点高中之一,恩施州自治州示范高中,省级文明单位。

学校占地141.5亩,校园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背倚青山,下临碧水。

拥有全省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全省一流的校园信息网络;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器材齐备。图书室、阅览室、语音室一应俱全。

6、咸丰一中

咸丰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38年,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1937年12月南京陷落,次年7月,国民*湖北省*成立湖北省联合中学,将全省22所公学迁至鄂西、鄂西北各县。其中武昌中学、勺庭中学迁至咸丰,学校全称为“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咸丰分校”。

1942年*民国湖北省*陈诚兼任联中校长,亲临咸丰,下令征地144亩,修建校园。从此,咸丰县第一中学定址在咸丰县高乐山镇太平路。

全国解放后,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初级中学,1956年定名为“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部,发展成为全日制完全中学。1978年定为恩施地区重点中学。咸丰一中于2018年举行建校80周年大型校庆活动,目前已闭幕。

7、宣恩一中

宣恩县第一中学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坐落在县城郊区莲花坝东端北侧。学校始创于1938年,是湖北省首批认定的重点高级中学。

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学生英语调研基地,湖北民族大学本科生实习基地,湖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省书法教育试点学校,湖北省教学研究室教改名校,恩施州“五四二”工程示范学校。

8、来凤一中

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位于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于1986年学校被定为恩施地区重点高中,1996年被评定为“湖北省一等一级重点高中。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高中。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来凤一中的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9月的“湖北省立中等联合学校来凤初中分校”, 1941年5月,更名为“湖北省立来凤县初级中学”,1956年9月,更名为“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2014年8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来凤附属中学挂牌成立,一校双名,原“湖北省来凤县第一中学”名称保留。

据2015年5月学校*发布的数据显示,新校区校园面积276亩,建筑面积达71139平方米;学校共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00余人,学校有教职员工185人

9、鹤峰一中

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创建于1942年,其前身为宣(宣恩)鹤(鹤峰)联中,1943年*出来,为鹤峰县初级中学,1958年开设高中班。从联合办学到*建校,从只有初中到今天的完全高级中学,经历了六十余年的风雨历程。

六十年来,学校秉承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不断开拓进取,走改革兴校之路,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10、恩施自治州清江外国语学校

恩施自治州清江外国语学校是在州委、州*直接关怀下由恩施宏城房地产开发有限*于2006年3月投资新办的一所民办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

校舍建筑面积55016平方米。校园聆听清江,三面环山,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学校领导集体强强联合,师资阵容精英荟萃,设备设施配置一流,文化气息浓厚活跃,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地方。

学校秉持“多元开发学生智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为办学目标。学校强化外语、计算机学科特色,实行小班额教学、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教育,教育教学成绩斐然。

湖北省恩施市改善农村教师待遇,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4万元

恩施市改善农村教师待遇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4万元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郭辛林)5月25日,从恩施市教育局获悉,该市已将义务教育学校*目标责任奖、综合治理考核奖、文明单位奖、档案达标奖四项奖励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预计农村教师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4万元左右,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将得到全面改善。

不仅如此,恩施市还做出决定,从2014年起,对已取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尚未聘任的人员,通过年终考核后,其中90%的教师可按照中、高级最低岗位工资标准一次性落实职称工资待遇,解决因岗位限制不能聘用的问题。同时,高中教师绩效工资的30%部分再增加50%纳入财政预算,这意味着乡村教师工资将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不仅实现了教育超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而超前发展,而且实现了教育先于其他行业或部门而先行发展。

据了解,恩施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研究制定多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高教师各种待遇,努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上尊敬、最令人向往的职业。

优先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该市确保了教职工工资逐年增长,绩效工资、住房公积金、各类保险等全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标准提升到人均年标准1.377万元。今年4月,该市落实了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农村骨干教师补助,为422名骨干教师兑现了每人每月600元的补助共304万元。

优先改善教师住房条件。该市强力推进教师经济适用房建设,5年来,共投入4100余万元,建成农村经济适用房241套,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投入1.2亿元,建成城区经济适用房413套,建筑面积61000平方米;投入3500余万元,建成农村教师周转房905套,建筑面积30000余平方米,近2000名教师实现了“安居梦”。

优先改善教师工作环境。近2年来,该市教育总投入达16亿元。2012年,教育投入7.3亿元,占GDP的5.36%,较上年增长0.74%,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11.7%;2013年,教育投入8.7亿元,占GDP的5.4%,较上年增长0.04%,公共财政预算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0.05%。另外,总投资近6000万元添置了“班班通”等信息技术设备,组建了VPN教育虚拟专网。目前,该市243所中小学、74个教学点中,只有5所小学,39个教学点不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互联网接入率71.6%,完小以上学校互联网接入率96.4%,城区学校班班通设备实现了全覆盖,农村中小学、教学点数字资源实现了全覆盖,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的工作环境。

本文链接:http://www.syput.com/html/879578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