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网福建?福州有哪些大学
福建省人才引进政策2021
一、政策概括
(一)适用对象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包括省级高层次人才和市级高层次人才。省级高层次人才划分为特级人才、A类人才、B类人才和C类人才,适用于在闽就业创业的引进人才(在闽就业或创业时间不超过1年,且来闽前在省外学习或工作连续3年以上的人才)、现有人才(除引进人才外,其他已在闽就业创业的人才)和有意来闽就业创业的待引进人才(已与省内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或拟来闽创业的人才),不受国籍、户籍限制。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列入认定范围。
福建省高层次人才实行认期制管理,认期为6年。认期自认定单位发文确认之日起计算。认期内,高层次人才取得新业绩满足更高层次人才对应条件的,可随时申请晋级;晋级后,认期重新计算。认期满后,若要继续享受高层次人才待遇和支持,须重新认定。
(二)人才认定
满足相关认定条件的人才按程序直接认定为相应层次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省级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授权各设区市组织部门及省人社厅开展,以其为认定单位。主要程序一般包括网络申报、分级审核、社会公示、研究认定、发文确认、报备发证。市级高层次人才认定程序由各设区市研究制定和公布。
待引进人才可先行按引进人才资格条件申报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进行预认定。获得预认定资格的待引进人才,正式落地我省后(同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lt;聘用gt;合同或注册企业后),确认为相应层次高层次人才,按引进人才进行管理,享受有关政策支持。认期自落地我省之日起计算。预认定资格半年内有效。
人才在设区市内流动的(不含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流向其他县),继续享受相关政策支持,认期继续计算。由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平潭等地往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等地流动的,以及由设区市依据2020年版《认定条件》B类第(五)条、C类第(七)条自主认定的人才跨设区市流动的,须向流出地报备、在流入地申请重新认定,重新计算认期。
二、基本资格条件
省级高层次人才应符合下列基本资格条件:
1.拥护*领导和*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和法律。
2.在闽就业创业(含有意来闽的待引进人才)。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受聘于福建省内事业单位(含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的人才,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须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外籍人才、海外人才为1年以上)、每年在闽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劳动(聘用)合同;且近3年内应缴工薪个人所得税额一般每年不低于3万元,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四个设区市(以下简称山区地市)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年纳税额标准下浮20%;
(2)受聘于福建省内企业的人才,须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外籍人才、海外人才为1年以上)、每年在闽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的劳动(聘用)合同;且近3年内应缴工薪个人所得税额一般每年不低于7万元,山区地市和重点县年纳税额标准下浮20%;
(3)在福建省内创(领)办企业的人才,须担任企业法人代表、*、总裁、合伙人或技术总负责人之一,自有资金(含技术入股)占创业投资30%以上或跟进的风险投资占创业投资30%以上,企业拥有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所需的部分资金(不少于50万元)和一支由技术研发、生产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人才组成的创新人才团队;
(4)自由从业的人才,须为经民政部门批准的*级协会会员,且符合所在设区市(含平潭综合实验区,下同)设定的其他条件(有关条件须报省委人才办审定)。
4.在年龄要求方面,对现有人才不作限定。对引进人才,特级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A类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B、C类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能力特别突出或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人才,经认定单位研究并报省委人才办审定后,年龄上限可相应提高5周岁。对*居民不作年龄限定。
5.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科研作风;有较强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个人(含曾创办企业)信用记录良好,未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
政策全文:点击查看
福州有哪些大学
1、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Fuzhou University),简称福大,创建于1958年,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共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百校工程实施高校,福建省三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2、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福建农大”,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1],是农业农村部与福建省*共建大学、*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共建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3、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Fujia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东南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人民*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
4、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福医大,位于东南沿海福建福州,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奖学金院校之一、入选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福建医*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预防保健中心。
5、福建中医*大学
福建中医*大学(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原名福建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大学, 2015年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6、福州理工学院
福州理工学院(F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福建省会福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福建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整体转型试点学校。
扩展资料: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福州的学校教育始于西晋,初兴于唐,从北宋至南宋,福州教育进入全盛时代,官办的府学、县学普遍建立,私人讲学的书院大量涌现,各乡里都有书社。自隋朝至清朝末期,共举行502次进士科考试,产生502个状元,其中有50个是福建人,其中福州府十邑十个县之人(宋代初期到明代后期是十一个县,包括明代后期并回候官县的怀安县)占了22个。
科举资料记载,福州府十邑十个县“举进士者二千二百四十七人”,全国闻名。南宋学者吕祖谦的一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福州文化教育的昌盛:“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胞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福州
福建几所211大学
福建有3所211大学,分别是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
1、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创建于1921年,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高校。该校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具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良好的教育资源,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3000人,在校学生4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9000余人。
2、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前身为福州师范学校,创建于1958年,是福建省唯一一所师范类综合性大学。该校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是*“211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涵盖理、工、文、管、法等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办学主*于旗山校区,在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地拥有多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9.8亿元;设有27个学院(含1个*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设90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重点学科。
3、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创建于1907年,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该校是*“211工程”重点支持高校,拥有设施完善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教学和科研条件。
入选*“20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本部现有旗山、仓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4000亩;设有27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4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校本部拥有1872名专任教师,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2.4万多人,各类研究生1万人左右。
数据来源:福建省教育网。
本文链接:http://www.syput.com/html/879589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